内容标签:健身互联网 争论 局限
编译:陆肆壹
这种现象在抗阻训练领域是绝对猖獗的。网络上的各种评论里,总是充斥着大堆关于那些无足轻重事情的激烈辩论,或者是争论一些根本不可能量化的东西。
1.最好的动作
“最好”的定义对于每个训练者来说是大不相同的
如果你做杠铃深蹲(所谓的动作之王)的时候,无论怎么做躯干都有明显的前倾,那么杠铃深蹲对于你来说就不是一个有效的股四头肌动作。
是的,你仍然可以做杠铃深蹲,但这个动作之王对你来说可能更像一个后侧链条训练。
出于一种被称为“适应性抵抗”的现象:你对一个特定的动作越熟悉,你的身体就越难通过它来增长肌肉,因为身体已经对长期反复出现的刺激充分适应了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说,有时候最好的动作是那些你当前没有做的。
2.有氧和掉肌肉
但在某些情况下,有氧实际上是有益的——较好的有氧能力可以让你在举铁训练中达成更高的训练量。
这里有一些关于有氧运动的额外须知:
●重物训练对心血管也有好处,特别是如果你使用的是高次数的训练+限制组间休息时间。
3.固定器械动作和孤立动作
记住,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一个特定的动作中获得同样的好处。初学者出于解剖结构和其它个体限制,很少有人能安全、适当地做好所有的训练动作。
4.最好的训练频率
如果你能随时去健身房,并且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工作,那么每周训练5-6天可能比3-4天稍好些。
具体来说,频率应该被作为促进训练量的工具,因为训练量是与肌肉增长密切相关的训练因素。
5.每次训练、每个动作的最有效组数
与 了解你个人的“最大可恢复量” 同等重要的事情是:你不能够总是使用“最大可恢复量”来训练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使用最大量训练了一整周,那么意味着你的下一周就需要进行“减载”。也意味着你的整个训练计划有一半的时间都处于减载状态,这显然不是最佳方案。
然后,在第二周使用“中等训练量”;第三周使用“最大可恢复量”;最后的第四周你进行减载周。
第一周:每次训练、每个肌肉群做3-4个正式组。
第三周:每次训练、每个肌肉群做5-6个正式组。
6.最好的训练分化
选择一个比较符合你的直觉和日程表的方案,然后开始执行。几个月后,你也许会切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方案,以此类推。
7.最好的做组次数
但是对于塑造形体,你很难找出一个“最重要”的做组次数,因为不同的次数范围会着重训练到不同类型的肌纤维,促成不同的肌肥大反应,所以各种次数范围都是有价值的。
另外由于不同人的身体结构、肌纤维分布都是不一样的,意味着“更”适合某人的训练次数也会不尽相同。